光伏發電的前景與未來 |
來源: 點擊數:181次 更新時間:2022/11/10 10:32:56 |
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已趨于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在可預見的將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性都將達到與常規能源相當的水平,推動能源變革與轉型的發展。 我國近年來在太陽能發電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光伏電池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規模已經占據全球前列。 我國光伏發電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世界上尤其突出,產業規模多年保持世界一,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量大體占全球光伏發電量的1/4。2018年全年,中國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為43GW;截至2018年底,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已超過170GW。 我國已經形成了硅材料、硅片、電池、組件為核心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化技術體系,掌握了效率20%以上的背鈍化電池、選擇性發射極電池、全背結電池、金屬穿孔卷繞(MWT)電池等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備及工藝技術。批量化單晶硅電池效率超過了22%,實驗室最高效率達到了24.1%。批量生產多晶硅電池效率18.5%,多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21.25%,創造了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 逆變器等平衡部件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系統集成智能化技術仍有待提升。面向光伏發電規;,我國光伏系統關鍵技術取得多項重大突破:掌握了100MW級并網光伏電站設計集成技術,掌握了MW級光伏與建筑結合系統設計集成技術,掌握了10—100MW級水/光/柴/儲多能互補微電網設計集成技術并開展了示范。 目前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8席(含中國臺灣企業),中國大陸企業光伏組件產量占全世界的72%以上。 光伏發電技術本身以外,多能互補技術、儲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也有助于克服太陽能和風能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缺點,促進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技術的發展與大規模應用。 太陽能電池技術及系統設備將沿著高能效、低成本、長壽命、智能化的技術方向發展。國家研發重點計劃應持續支持高效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池產業化技術研發,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研發;支持光伏系統及平衡部件技術創新和水平提升;大力推動面向全行業的公共研究測試平臺建設。 近10年來,在技術進步和市場規;l展的雙重推動下,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快速下降,導致全球光伏發電最低電價不斷下降。過去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和發電系統的成本均下降了90%,即成本只有原來的1/10。 以上數據均表明,在可預見的將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性都將達到與常規能源相當的水平,推動能源變革與轉型的發展。
|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
上一篇:光伏項目運作模式有哪些?有什么區別? 下一篇:光伏發電更多的優勢體現 |